会议专题

低产及高液量气井携液模型研究与应用

准噶尔盆地气井生产过程中井筒携液能力判断,主要以李闽模型为主.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该模型应用符合率较高,但对于某些气井并不能准确判定出积液情况,存在较大的偏差.结合现场气井生产实际情况,对不符合理论判断结果的气井进行统计分类,一类是属于低产气井,另一类属于高液量气井.根据井筒流速分布及实验,判断低产气井井筒流态为“上雾+下段塞”,建立了该类气井正常生产的约束模型,指出当上部井筒环雾状流无法携液情况下,井筒下部段塞高度将持续增加,最终造成气井停喷.针对持液率大于0.01的高液量气井,应用多液滴模型于现场携液能力分析,计算发现多液滴模型计算值偏大,文章根据气井生产实际情况,重新修正了多液滴稳定携液模型,并成功运用于现场的气井的携液能力判断,为准噶尔盆地气田高效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气田开发 低产气井 高液量气井 携液模型

冯钿芳 张锋 王晓磊 汪政明 洪将领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气一厂,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国内会议

2015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

武汉

中文

202-211

201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