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针刺对噪音性耳聋模型大鼠耳蜗毛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探讨针刺三焦经对噪音性耳聋模型大鼠耳蜗毛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噪音性耳聋模型组、维生素E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针刺组取三焦经腧穴“翳风”(双)、“外关”(双).各组大鼠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和耳蜗毛细胞形态学检查. 结果:噪音性耳聋模型组和空白组相比,大鼠ABR阈值异常升高,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维E治疗组和模型组相比,大鼠ABR阈值显著改善,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1),且针刺治疗组优于维E治疗组(p<0.05);模型组外毛细胞(OHC)核排列紊乱,细胞膨胀,核固缩,缺失较多,内毛细胞(IHC)形态正常,偶有缺失;针刺治疗组、维E治疗组大鼠耳蜗OHC核排列略紊乱,偶有核膨胀,核固缩,底回OHC仅少数呈现衰变,或形态不整,或模糊欠清,缺失不明显. 结论:长期噪声刺激可使大鼠听敏度下降,听阈升高,产生永久性阈移(PTS),针刺和维生素E治疗均能降低ABR的阈值,改善噪声导致的听力损害,针刺的效果优于维生素E.长期噪声暴露能够导致耳蜗毛细胞形态学发生病理改变,引起大鼠耳蜗毛细胞的死亡,针刺和维生素E能够抑制毛细胞死亡,减轻病理损害.

噪音性耳聋 针刺疗法 耳蜗毛细胞 形态学

马重兵 韩雅迪 严兴科 邢家铭 盛雪燕 朱田田

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穴位埋线疗法经验交流会暨甘肃省针灸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

兰州

中文

213-220

2015-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