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地过牧问题分析
本文从统计角度质疑并证伪了”内蒙古草地整体上过牧”的结论.本文依据内蒙古五种类型经济区各旗(县、市)的统计数据,对不同经济区各自的草地面积、牲畜头数分别统计加总,计算出各经济区的”牲畜密度”,进而与理论单位承载量比较.结果显示;占内蒙古草地面积80%的典型纯牧区并不过牧,其实际单位承载量(0.41绵羊单位/公顷草地)没有超过理论单位承载量(1.14绵羊单位/公顷草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半农半牧区、农区、工矿区内的牲畜密度相当大,这三类经济区分别过牧32%、140%、325倍.这种不同类型经济区间的巨大差异来源于它们在草地利用方式或畜牧业生产方式上的差异.正是存在着”不完全依赖草地的畜牧生产方式”,造成了人们在研究过牧问题中的”统计幻觉”,也正是这一”统计幻觉”,造成了政策设计上的重大缺陷.
草地生态系统 过牧问题 单位承载量 牲畜密度
达林太 郑易生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呼和浩特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26-133
2014-06-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