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胃癌前病变脾虚证大鼠胃黏膜病变的病理与超微结构研究

目的:观察胃癌前病变(GPL)脾虚证大鼠胃黏膜病变病理与超微结构病变规律. 方法:将3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与模型组,采用200μg/mL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自由饮用配合饥饱失常法复制胃癌前病变(GPL)脾虚证大鼠模型,于造模后不同时间随机从两组选取大鼠,动态观察其胃黏膜病理与超微结构.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在造模过程中依次出现萎缩性胃炎(炎性反应病变与早期微血管损伤)→SIM(空泡样变与黏液湖)→CIM(组织异型性)→Dys(异型增生与微血管新生)→癌变. 结论:推测GPL大鼠胃黏膜炎性损伤性病变基础上发生的肠上皮化生和Dys等形态学异常可能是胃癌侵袭性转移的组织学基础,且GPL期癌细胞浸润基底膜之前即可发生癌细胞的血道转移.

胃癌前病变 脾虚证 胃黏膜病变 病理机制 超微结构

郑嘉怡 赵自明 潘华峰 李思怡 蔡甜甜 张成哲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广州510405 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州510095

国内会议

第九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

武汉

中文

1730-1735

2018-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