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空间分异研究--基于土地城镇化的”人口-经济”二元驱动视角

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城镇化过程中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空间分异.根据2012年中国省域人口、经济与土地数据,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基于”人口-经济”二维驱动视角对土地城镇化进行了研究.进而依据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大小,将研究区域分为高潜力区、中高潜力区、中潜力区、中低潜力区、低潜力区.研究发现非农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亿元,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0.026~0.028平方千米,城镇人口每增加1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0.25~0.34平方千米.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存在空间分异,经济驱动下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区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人口驱动下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区呈现出带状分布,从东到西递减.研究表明,经济、人口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驱动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在空间上表现出东中部区域大于西部区域的总体特征.因此,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需要根据潜力分区实施差异化策略,以东中部地区的高、中高潜力区为重点区域,实施工程技术措施并创新土地利用方式,促使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释放.同时应注意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的均衡增长,只有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土地城镇化 土地集约利用 潜力分区 可持续发展

崔许锋 张光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武汉430073

国内会议

湖北省土地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武汉

中文

22-32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