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产学研合作驱动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空间计量检验--以31个省域制造业为例

工业发展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的主导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要作用.目前,中国制造业产出约占世界的20%,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多数产业尚未占据世界产业技术制高点,中国制造业仍然存在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结合不够紧密,未能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对国外技术存在严重依赖等问题.随着中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利润面临进一步被稀释的威胁,并且已经出现逐渐被取代的趋势,如果中国制造业仍然缺乏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从而丧失生产制造优势,那么中国将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进退维谷”境地.所以,中国制造业应该尽快优化实现转型升级,推动研发创新,使企业尽快掌握产业核心技术,以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逐步向技术、服务等高端环节过渡.产学研合作在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数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实证分析的模型也多基于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忽略了经济行为在空间上的联系,且研究方法有待规范化和国际化,欠缺细化的定量模型研究和基于中国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因此,本文将针对产学研合作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进行实证研究,以2012年中国31个省域制造业为例,从空间自相关性角度研究不同省域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的空间特征,并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探析产学研合作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制造业 技术创新 产学研合作 驱动效应

原毅军 黄菁菁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大连116024

国内会议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厦门

中文

3-10

201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