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闽浙海域涌浪特性及成因分析
东海闽浙海域建设有我国多个重要的海洋平台,该海域经常出现低频涌浪,对海洋平台的各种结构,特别是油管有严重危害,为此需要分析该海域涌浪的特征,探讨其生成机制.本研究在对现有资料进行系统搜集和分析的基础上,以CCMP风场与Myers台风模型构成的合成风场作为驱动风场条件,运用WAVEWATCH-Ⅲ海浪模式建立不同尺度的波浪模型,利用来自浙江台州及日本福江岛的浮标观测资料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针对2009-2014年东海涌浪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海域涌浪的产生原因及其特性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常月份东海涌浪比较小,主要来自东海北部海域、东海南部海域以及西北太平洋海域;台风期间东海涌浪较大,主要来自于西北太平洋海域.涌浪有效波高及谱峰周期季度差异显著,第3季度最大,其次为第2、4季度,第1季度最小,且这些特性参数的年际变化不大.
海域涌浪 演变特性 合成风场 数值模拟
裴晔 陶爱峰 李慧 陈羽 颜晋
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四川大川电力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91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539-543
201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