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彝族服饰艺术当代重构探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带,生活着壮、汉、苗、仡佬等民族,其中隆林彝族现有人口五千多人,主要居住在德峨、新州、猪场、者浪等乡镇的十几个村屯.隆林彝族自云南迁来,最早的一支在当地生活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之后,隆林彝族文化遭遇了严重的破坏,不但经书被烧掉,毕摩不允许做毕,鲜艳、华丽的民族服饰也被禁止制作与使用,使得彝族服饰艺术一度陷入断裂与消亡的危机之中.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增强,隆林彝族文化开始复兴,隆林彝族服饰艺术也重现了生机,彝家女孩火红的百褶裙、闪亮清脆的银饰、端庄美丽的瓦片帽,男子英俊潇洒的”查尔瓦”、威严庄重的”天菩萨”,成为每年一度彝族火把节的火把场上最靓丽的风景线. 隆林彝族服饰艺术作为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物质文化的一般特征,又彰显了民族文化精神。隆林彝族服饰艺术的当代重 构,体现出了民族传统服饰艺术在当代的适应性问题。随着当代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政策调整、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服饰艺术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希望通过分析隆林彝族服饰艺术的当代重构,揭示这种重构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机制,进而揭示出我国少数民族在现代化语境中其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变迁的一般规律,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挖掘、保护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经验与理论。
彝族服饰 艺术风格 民族文化
许艳 廖明君
广西民族大学
国内会议
江苏无锡
中文
3-22
2015-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