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类学批评与当代艺术人类学的问题阈

在当代学科转型中,艺术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无疑是当代美学/艺术学、人类学领域中值得关注的学术发展动态。近年来,艺术人类学研究取得了较为卓著的成果,在关于艺术制品、艺术制作者、艺术行为、艺术观念及其共同编织的艺术网络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并引发了艺术人类学的当代转型。然而,在艺术人类学应建构于何种意义上的人类学平台之上;人类学如何介入艺术学研究;人类学介入艺术研究之后将引发何种艺术研究范式的转换等问题上还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空间。在此种探讨中,人类学批评何为;人类学如何激活当代艺术人类学的问题域则成为这些问题的某种聚集形态,这也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话题。概言之,人类学批评介入当代艺术人类学,倾向于从意识形态批评和日常生活批评两个向度切入,从而展开对如下两个主要问题的探讨:一方面,揭示非西方艺术在西方审美制度建构和维系中所遭遇的后殖民待遇并发出质询,弱势群体艺术的政治潜能的激发恰恰要建立在此种审美制度批判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阐释少数族裔、边缘群体、弱势群体艺术的独特表达方式及其与当代文化相交流中产生的价值意义,发掘它们背后的思想与激情,以丰富和发展后殖民批评与“弱小者话语”理论的研究,并积极探讨这些艺术本身所蕴藉的社会变革的力量及其实践机制,从而使“沉默”在当代获得新的言说方式。于此,如何开启艺术人类学的诗学与政治学两个维度,无疑是当代艺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向度。

艺术人类学 人类学批评 互动关系 意识形态 日常生活

向丽

云南大学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江苏无锡

中文

174-192

2015-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