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再思考

当下的民族音乐学研究常被学界诟病为多是一种孤立性的个案描述与阐释,多呈现出共时性研究的学科理念,而对当下音乐表演活动的”历史构成”文献文本的深度考证与挖掘关注不够.换言之,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学科属性常是对当下音乐生产过程的描述与分析,缺乏对其历史文献的宏观把握与认知,以至于造成一种缺乏”历史学”维度的学术观照.为此,学者们受到历史人类学研究理念的影响下,开始将历史学视野投射到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开始关注到走向历史的田野(注重口述历史文本与书面历史文本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田野与文献之间的互通,亦即民族音乐学在保持自身研究特点的同时,开始注重对研究对象”历史构成”文献的考证与梳理,即追寻传统音乐表演活动表象背后的、过往的现代历史结局的考察,即民族音乐学的”历时性”研究,所以看出,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也是民族音乐学学科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的产物.同时正如有学者认为,通过史学来弥补人类学和其他学科对时间层面的忽略,通过”过去”的观察来理解现在,以进行古今之间的对话交流等,期望达到对研究对象进行纵向与横向、时间与空间,或者说现状与历史的研究相结合的目的.因此,可以认为,历史民族音乐学是受历史人类学研究视野影响下的,对于具体音乐事项进行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研究的一门民族音乐学下属的分支学科.

历史民族音乐学 学科属性 共时性 历时性

赵书峰

河北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江苏无锡

中文

228-240

2015-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