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泗水捞鼎”图像在不同地区的变异与发展

鼎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上是权力的象征,拥有九鼎意味着权力天授,是权力合法性的保证。而在汉朝以后,巨鼎又成为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的祥瑞标志。秦始皇泅水捞鼎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它发生于反秦情绪最为激烈、反秦活动最为活跃的洒水流域。当秦亡之后,此一事件成为秦朝不得天命最有说服力的证据,长久地流传于此一地区,成为测水流域普通百姓的集体记忆,这是画工将其图像化表达的最初的政治动力。因此,泅水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洒水捞鼎图像强调的是龙啮绳索、众工倒地等捞鼎失败的场景,而且有观看捞鼎的秦始皇等重要人物,这是泅水捞鼎的原始图像。当这一图像流播于数百里之外的南阳时,其意义开始发生变化。河南图像极其强调大桥的核心地位,并开始与其他典型图像如桥上车马出行、桥头建鼓、舞蹈、平索戏车及其他百戏场景混合在一起,支架、滑轮、叠涩的河岸等泅水流域非常重视并很常见的图像消失了。由此,政治性意味消退而演变为娱乐性事件,从而形成了全新的图像表达。

文学地理学 泗水捞鼎图像 地域文化

王青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五届年会

北京

中文

199-213

2015-08-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