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茫茫海洋的对话--唐朝中日文化及诗人交往述论
在唐朝与日本长达二百余年的友好交往中,唐朝文化从制度、礼仪、文字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全面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吕振羽先生说当时的‘旧本在实质上虽是奴隶制,形式上,却自一切制度以至服装,全部都仿效唐朝”。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教授说贞观二十年(646),“中国唐代帝国制度传人;一种独特的日本文明开始形成”。牛津大学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教授也说“当中国的军事力量在创建这个巨大帝国之时,中国的文化,他的文字和政治法律为环绕着中国东部形成的国家—新罗(朝鲜)、日本、渤海(满洲)和南诏(云南)采用。于是开始形成了在远东的中国世界,它在唐朝的军事力量衰弱之后还持续了很久”;日本“从六世纪起日益受中国文化影响,七世纪时,根据中国制度建立坚强的中央集权王国”。由仿效大国再到自我创新,对于日本这样当时尚处在社会发展低级形态的岛国,大概也是一条必由之路。直至今日,日本人善于学习、汲取他国经验也还是让人称道。唐代诗人与日本诗人、使节及僧人的来往,将两国的文化往来民间化、具体化,进一步加深了两国的了解和友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以唐朝文明为基础的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历程”。
文化交流 中国 日本 唐朝
高建新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43-368
2015-08-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