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因与勘探前景

进入更深、更复杂的盆地深处寻找油气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重要趋势之一.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具有多因素联合控制与多阶段复合成因的总体特点.塔河南部超深层奥陶系鹰山组、一间房组之上存在相对完整的上奥陶统、志留系,几期不整合没有叠加且暴露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储层主要沿断裂带分布,受控于沿断裂发生的多种溶蚀作用.塔中北坡奥陶系超深层储层发育受控于走滑断裂活动强度和分段性及相关的热液流体改造,分别形成了热液流体改造形成的白云岩储层(古城墟隆起鹰山组下段)、热液流体交代形成的硅化岩储层(顺南斜坡区鹰山组上段)、热液流体改造形成的微生物岩储层(顺托—顺南地区一间房组).在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地质模式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叠前、叠后的多种地震方法组合,基于地震处理、正反演与属性分析来描述储层并预测流体性质是可能有效的技术思路.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存在一个”Z”形的巨型油气分布区,资源规模可能达(50~100)×108t油当量,可能为一个受地层控制,沿古隆起、断裂带、不整合面富集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超深层领域烃源岩品质优、分布广,储盖配置良好,圈闭类型多样.随着地质研究的深入和勘探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寒武系有望成为未来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重要的接替层系.

油气田 地质勘探 碳酸盐岩 储层特征

何治亮 云露 尤东华 刘存革 王康宁 刘永立 彭守涛 钱一雄 焦存礼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构造与沉积储层实验室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国内会议

第六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北京

中文

341-350

2015-06-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