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部海域老含油构造潜力再评价与勘探成效
南海东部海域历经30多年的勘探,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田,同时也留下一批难以动用的含油构造.这些构造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储量规模较小或不落实,开发不具商业性;二是储层物性或原油品质较差,产能不具经济性.借助思路创新和技术进步,形成了一套含油构造再评价思路:以复式油气藏勘探理念为指导,在油气成藏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优选有利含油构造.针对重点构造,复查老井资料,结合实际修正测井解释参数,识别出各层系新油层.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或重处理,运用精细的速度分析及时深转换方法,落实低幅构造;综合地震反演等多种地球物理手段,刻画储层分布规律.通过地震沉积及层序地层的研究,探索岩性、地层等新类型圈闭.在评价井钻探过程中,优化射孔方案并采用自主研发、升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螺杆泵测试井口补偿配套系统”,激活油藏产能.运用该套思路,EP18-1、LF15-1、XJ23-1等含油构造得到成功评价,储量规模获得升级,推动南海东部海域的勘探开发进程,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油田勘探 含油构造 储层特征 圈闭特征 储量规模
何敏 刘丽华 张向涛 全志臻 冯进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96-503
2015-06-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