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盆地Betara隆起地层岩性复式油气藏的形成
Betara隆起位于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弧后裂谷盆地Jambi坳陷北部边缘的次级构造单元,面积约1000km2.Betara隆起的基底是由侏罗—白垩系花岗斑岩、千枚岩和变质石英砂岩组成.已经发现了6个油气田,其主要目的层为渐新世Talang Akar组.构造圈闭已经钻探,这意味着发现新的油气田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基于地质综合研究、地震和测井解释,根据古地貌预测冲积扇群和风化壳,通过分析基底裂缝成因,将现代花岗岩风化地貌、沟扇对应关系和该区渐近世冲积扇沉积体系进行类比,建立了Betara古潜山地质模型.Betara隆起在始新世—渐新世裂谷阶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隆升、风化淋滤和剥蚀过程,形成了峰谷、斜坡等侵蚀地貌,在古潜山顶部形成残积层,内幕形成花岗岩裂缝淋滤带,在古潜山周围的斜坡形成冲积扇群,在古洼地形成辫状河三角洲.在冲积扇、花岗岩风化壳及其裂缝淋滤带中发育了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型三类储层,这有利于在Betara隆起形成花岗岩风化壳、裂缝和冲积扇三种类型地层—岩性复式油气藏.并在Betara隆起预测和识别一批裂缝、岩性和地层型勘探目标,成为Betara油气勘探成熟区发现新油田的勘探领域.在南苏门答腊盆地建立的与花岗岩古潜山有关的地层—岩性复合油气藏地质模式对中国和东南亚其他类似裂谷盆地石油勘探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油气藏 沉积体系 地质模型 储层特征 成藏模式
吕锡敏 薛良清 杨丽 杨福忠 祝厚勤 王荣华 郭维华 韩乾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11-517
2015-06-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