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西部沙垒田凸起走滑断层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
沙垒田凸起区至少发育6组北东向走滑断层,西段的走滑作用明显强于东段.西段可以明显见到北东向主走滑断层,分支断层和伴生断层依附于走滑断层发育,整体呈负花状构造或”Y”形结构.而在东段,主走滑断层不明显,分支断层和伴生断层不发育.但整体仍表现为负花状构造,晚期断层在深处都逐渐收敛到主走滑断层上,断层两盘的地层厚度相当,断距不明显.构造演化研究成果表明,该区北东向断层至少经历了两期走滑.晚侏罗世时期,强烈左旋走滑,将沙垒田凸起分割成东西两段,控制整体构造格局.新近纪时期,北东向断层在右旋走滑的作用下,改造盖层披覆构造.构造脊是油气长期汇聚的有利区带,北东向走滑断裂控制圈闭的发育和古近系扇体的沉积,对油气的聚集和再分配产生影响.但受走滑作用强度的控制及构造圈闭发育特征的影响,东西段油气主要的运聚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东段,走滑作用相对较弱,圈闭在走滑断层之间发育,为披覆背斜型圈闭,主要发育”构造脊—断层—砂体”油气运移模式.在西段,走滑作用强,圈闭依附于走滑断层发育,主要为断块或断鼻圈闭,主要发育”沟谷充填砂—走滑断裂系”油气侧向运移模式.
油气田 运聚模式 圈闭特征 断层特征
江涛 李慧勇 于海波 李新琦 许鹏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51-557
2015-06-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