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盆生物相古水深分析技术及应用--以涠西南凹陷和乌石凹陷流沙港组为例
陆相湖盆常见化石门类生物相的研究一直相对薄弱,本次采用生物相古水深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孢粉和藻类的组成、丰度及分异度等由湖盆周缘向中心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湖盆水深间的关系为基础,结合岩性、岩相特征,在涠西南和乌石凹陷的流沙港组识别出了河流—三角洲平原生物相、三角洲—滨湖生物相、三角洲前缘生物相、浅湖—半深湖生物相、深湖生物相等5个类型的生物相,进而根据各生物相所代表的不同水深环境对两凹陷流沙港组沉积时期的古水深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研究认为:该时期两凹陷的古水深均经历了由浅变深再变浅的过程,其中流三段沉积时期两凹陷均以水深远未到20m的浅湖和滨岸环境为主,但乌石凹陷最大水深可能略深;流二段沉积时期两凹陷均发育水深大于20m的深湖环境,但乌石凹陷不仅深湖区范围较小,而且中期湖平面还存在一个明显的下降过程;流一段沉积时期虽然两凹陷水深格局均发生明显改变,但涠西南凹陷主要表现为深湖区由①号断层下降盘向湖盆中心逐渐萎缩,而乌石凹陷主要表现为沉积中心逐渐向西迁移,并最终演变为东北部较浅,中、西部较深的格局.两凹陷的这种古水深特征造成其沉积体系展布既有纵向上演变的相似性,又有横向上展布的差异性,而揭示出这种差异性可为合理的储集体预测及勘探区域的拓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油气田 地质勘探 生物相 古水深特征 沉积体系
罗威 郝德峰 胡雯燕 刘新宇 王亚辉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606-616
2015-06-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