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南大西洋两岸共轭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分段对比

基于古板块重建,利用多年来新项目评价获取的地震、钻井等第一手资料,结合IHS数据库等多渠道来源,研究了南大西洋两岸共轭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原型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分段对比了古沉积环境及其对大油气田形成条件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两岸”三段””四类”盆地大油气田的成藏模式,明确了风险勘探方向.研究认为两岸三段四类盆地都经过了陆内裂谷、过渡期陆间裂谷及漂移期被动大陆边缘三个原型阶段,南段裂谷层系发育型盆地由于被动陆缘层系沉积厚度薄,形成”裂谷期构造—地层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中段含盐型盆地以过渡期陆间裂谷盐岩充填为特征,其上、下的漂移期海相及裂谷期湖相沉积均可形成优质烃源岩,盐岩及海相页岩作为优质盖层,形成了”盐上—盐下双层系型”成藏模式,北段转换型盆地漂移期海相沉积厚度大,”窄”陆棚、”陡”陆坡型盆地边缘形成了”深水浊积砂体群型”成藏模式.尼日尔高建设性三角洲盆地形成了独特的”三角洲—浊积砂体型”成藏模式,内环滚动背斜带油气最富集,中环泥运动背斜带、外环逆冲挤压背斜带的浊积砂体中都有大油气田发现.通过研究明确了研究区有利风险勘探方向:一是西非盐下阿普第期碳酸盐岩成藏组合;二是北段巴西东北沿海深水晚白垩世浊积砂体成藏组合;三是南段两岸裂谷层系发育的勘探领域.

大油气田 成藏模式 南大西洋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原型盆地 地质演化

温志新 童晓光 王兆明 宋成鹏 贺正军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国内会议

第六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北京

中文

143-154

2015-06-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