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接骨师的女儿》中的文化传播

《接骨师的女儿》承续了《喜福会》的写作风格,丰富的民俗文化再次成为吸引读者的利器.然而,小说中的东方主义意识形态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不仅损害了作者揭开中国文化神秘面纱的抱负,也损害了作品的思想性和人物性格的一致性.在东方主义的视角下,小说再次展现了一个落后、迷信、战乱的中国,中国文化被表现为一系列稀奇古怪的民风民俗.在个人主义价值观引领下,母亲被描写成旧中国追求独立自强的”新女性”;但在东方主义视角下,她又成为美国文化中”落后的他者”.这种人物性格的分裂折射出作者双重文化身份间的内在冲突.

美国小说 《接骨师的女儿》 谭恩美 东方主义 个人主义 文化传播

芮渝萍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

成都

中文

271-283

2015-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