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创客空间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创客教育的兴起,社会上的创客空间、大学校园里的创客空间和中小学的创客空间都在日益增多,创客空间的建设也受到多方关注.本文以上海格致中学FabLab创新实验室、温州中学的DF创客空间和美国路易克拉克小学创客空间为例,介绍中小学创客空间建设,提出国内中小学教育创客空间建设的解决思路.国内中小学创客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也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另外,国内针对中小学创客空间建设研究相对比较稀少,创客空间设计趋于单一化,常常简单地将创客空间等同于3D打印空间和机器人制作空间,或认为创客教育必须与信息技术挂钩。国外中小学创客空间研究和国内外优秀的创客空间建设案例分析为我们提供了问题解决的思路,笔者认为中小学创客空间建设应包括教学区、讨论区、手工制作区(针对小学)、3D打印区、开源硬件区、机械制造区(针对高中)、机器人区等功能分区,并配备相关设备(如表3),以满足学校创客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学校应积极与政府、企业、社会图书馆联系,寻求资金、技术与资源的支持,共同推进创客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校 创客空间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李彤彤 李若晨 吴永和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340-1344
2018-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