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生产与商城县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杂交水稻大面积应用以来的近30年里,商城县水稻单产一直在500千克/亩上下徘徊,虽有小面积超高产典型出现,但由于存在技术繁杂、对小环境要求较高等问题,导致重演性差,难以大面积推广.多年来,商城县农业局坚持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己任,坚持不断探索新的种植模式,深入推广水稻精确定量现代栽培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商城县农业局在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在鄢岗镇肖寨村试验种植了40亩再生稻,水稻头季平均单产达到550千克/亩以上,再生季高产田块单产达到175千克/亩,再生稻试种取得了初步成功.而同年度同纬度的重庆市开县地区再生稻大面积单产已达到300千克/亩以上,更是让人们看到了差距和希望.商城县发展再生稻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人勤春早的种植习惯。生产加工做到了双利共赢,对环境环境保护具有特殊贡献,创建了稻米优质品牌,是农业增收减负的有效途径,促进了农业发展的方式转变。
农业经济 再生稻 生产模式 品牌创建 环境保护
朱卫东
商城县农业局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234-238
2015-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