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汉画像石中”琴、瑟、筝、筑”图像辨析

文献的记载及出土实物,使人们对汉代的琴、瑟、筝、筑这四种拨弦乐器有了清楚的了解。琴的形状有两种,一种是形若长棒,首端近方,尾端近圆的琴;另一种是有尾板的琴。琴的尺寸约在80-100厘米之间,宽度约20厘米,琴为五弦或七弦。瑟为长方体的矩形,瑟的首端有岳山,尾端有尾岳和瑟柄,瑟枘为凸起的柱状。瑟的尺寸在114厘米左右,宽度约40厘米,汉代的瑟为二十五弦。筝是在瑟的基础上发展的乐器,筝的外形为狭长的矩形,筝与瑟的结构接近,两者相比较,筝的岳山抬高,柱码加大,床面拱起度较瑟大一些,筝的尺寸在130-160厘米之间,宽度约20厘米,弦的数量是瑟的一半,有十二或十三弦。筑的样式非常特别,形制作“大头细颈”,“大头”即音箱部分,“细颈”即柄部,作半圆棱柱体,尾端微翘呈半圆状,筑的尺寸约120厘米、柄长50厘米左右,筑的弦数为五根。有了实物的比对,汉代图像中的琴、瑟、筝、筑的辨识有了科学的依据。图像中的琴、瑟、筝、筑不仅刻画出其外形的特点,还刻画出其演奏的方式,乐队的组合及其演出的场景。从发现汉代的汉代乐舞图来看,琴、瑟是汉代主要的弹弦乐器,往往在乐队中与其他乐器组合出现;筝、筑在图像中出现的较少,在汉代乐队中不是主流乐器。

弹弦乐器 文物考古 图像辨析 汉代

武利华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国内会议

中国音乐图像学学会第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2-45

2015-1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