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电影《观音山》的空间意义

李玉的电影《观音山》(2010)中的伤痛起源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本文想围绕隐藏在《观音山》中空间象征性的因素来解读这部电影。通过这个解读的过程,会发现这个象征性的因素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的位置。其实,在李玉的电影世界里,整体上都由“找路”的主题贯穿着。《观音山》也如同她以前的电影一样,反复地“找路”。“路”这样一个图像的形象是为求悟而行走的象征符号。像这样,路具有双层的意义和作用。它是从自我的执着中解脱出来的无我的境界,所以具有丰富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找人生的路”,这是李玉给人们提供的人生的意义。

电影艺术 空间象征性 《观音山》

金明石 赵显昊

威德大学中国语学科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韩影视国际论坛

武汉

中文

21-28

2015-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