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艺术生产性保护的模式、难题及策略
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与文化变迁造成大量传统民间艺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逐渐丧失了”活态性”,面临着灭失的危险.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与集体记忆的主要载体,对于文化传承、创新乃至国家形象建构与文化认同等国家文化战略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有识之士早就提出了”传承”、”保护”等话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政府、学者、民间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了项目保护、传承人保护等,但效果却不太理想,最近又提出了生产性保护概念.
民间艺术 生产性保护 运作模式 审美价值
季中扬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4-53
2015-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