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更新模式对比--以北京路历史街区为例
20世纪80年代,广州北京路的商业街商贸氛围浓郁,一些特色专业街在国内也很有影响,甚至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90年代步行化改造不仅带旺了北京路本身,提升其商业价值和功能密度,也带动了周边与其直接相连的街巷的商业化,使北京路步行街的功能得以补充和延伸.然而北京路发展三十多年后,其弱势开始显现,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元素支撑和新文化形态的注入,北京路缺乏诱导目标消费群的实质性内容.在某些消费群体,特别是中产阶层中,广州天河等地区的新型商业广场不断取代商业步行街,成为购物出行的目的地,导致北京路整体衰退.
历史街区 自主更新 政府主导 产权理论
方凯伦 李玲玲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353-361
2015-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