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语言作为习性的本质
人类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习性.在交流中,语言本身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为交流中的即兴创作和相互理解提供背景资源.认识到语言与工具的本质区别及其作为一种习性的特点有助于更有效地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本文结合文献分析和实践经验解读语言的习性本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在交流中,刺激大脑运作的并不是语言符号,而是符号给环境造成的差异,因此,以把语言符号“写人”学习者的大脑为目标的教学只会是事倍功半。有效的课程设计应为学习者创造在目标语言环境下进行社会协作的机会;教学材料和课堂活动应力图利用或营造目标语言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是把词汇和句子结构从语境中孤立出来进行解释或操练,而是创设情境让学习者运用目标词汇与结构参与社会协作,并给学习者提供示范与反馈;学习者的任务不只是倾听讲解和记笔记,更重要的是通过在社会协作中反复扮演角色来建构习性。以建构习性为目标的外语教学与评价应注重创设有意义的社会协作情境,关注学习者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尊重学习者独特的人身经历,帮助他们在不同的目标语言使用者群体中建构适合他们的个性化角色。
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习性 教学策略 跨文化交流
王建芬
俄亥俄州立大学
国内会议
呼和浩特
中文
193-200
2015-07-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