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初春季节伴随强降温的暴雨天气分析

2014年3月19-22日,重庆出现了一次强降温天气,各地日平均气温下降8~12℃,且在中西部产生暴雨.本文采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和NCEP/NCAR1°×1°等资料,并利用中尺度滤波方法,对强降温及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温产生前,重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6~10℃,500hPa的北方横槽快速转竖,携带地面强冷空气爆发南下,使得本次强降温天气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特点;(2)两股冷空气在重庆地区形成锢囚锋,暴雨落区与锢囚锋位置相吻合,锢囚锋、切变线和西南低涡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天气系统;(3)经中尺度滤波后的高度场和流场显示,西南低涡主要影响重庆中西部地区,暴雨区位于滤波流场上流线密集带内,偏向于低涡东侧,与反气旋流场结合区域;(4)强降水产生于散度和垂直速度值最显著的时期,而暴雨区位于850hPa层散度负值大梯度区;(5)重庆前期温度异常偏高导致上空积累了较多不稳定能量,冷空气南下推动能量锋区(θse线密集带)经过重庆上空,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了对流性降水,结合锋面降水使得重庆中西部产生暴雨;(6)暴雨的水汽主要源地为南海,水汽经广西到贵州入重庆,水汽辐合区随冷空气的移动而移动,暴雨区在700hPa上为水汽通量散度大负值区,在850hPa上为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北侧大梯度区.
暴雨天气 中尺度滤波 强降温现象 不稳定能量
何军 廖芷仪 张虹 吴志鹏
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1147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09-116
2015-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