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4年春末华南一次暖区暴雨的成因初探及数值预报检验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1°×1°逐6h的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雷达探测资料,对2014年5月8-10日华南暖区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对这次暴雨过程的EC、T639、JAPAN模式的预报性能也进行了检验等,结果表明:(1)边界层西南急流、东南风急流造成的强烈辐合与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强降水关系密切;(2)在有利的天气尺度环境条件下,相继发展的MCS具有明显的Back-Building特征,MCS的低质心结构表明对流系统具有明显的热带季风暖云对流性质,具有极高的降水效率,有利于造成局地较高的累积降水量;(3)数值模式对影响系统及降水量级的预报存在一定偏差,尤其对强降水落区和强度的预报仍需进一步订正,预报员受数值模式预报结果影响,对暴雨和大暴雨在华南中东部存在明显的空报.此外,对8日的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数值模拟表明,降水物理方案的选择对于暖区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影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WM6的微物理方案下,母网格采用Grell对流参数化方案的Run02试验降水模拟结果最为理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暖区对流系统演变状况.

暴雨天气 数值预报 降水模拟

于超 张芳华 陈涛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2015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北京

中文

117-127

2015-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