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一次四川盆地低涡型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利用NECP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加密自动站、实况探空资料及风云2E的TBB卫星资料,分析2013年6月29日-7月2日盆地特大暴雨过程持续时间久、强度强的原因.结果表明:(1)本次盆地暴雨属于一类低涡型暴雨过程,高原低涡和西南低涡是这次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有利的环流场引导高原低涡及西南低涡东移并形成阻塞,使得其稳定在盆地.(2)西南急流的建立及维持为降水区提供了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并使得中尺度系统维持和发展.(3)强烈的高空辐散以及高原低涡和西南低涡共同作用,使得盆地低层正涡度维持并形成上升气流柱是强降水发展维持的重要条件.(4)盆地低涡的维持诱发了中小尺度云团稳定加强,遂宁站的小时雨强与其对应TBB低值有很好的对应关系.(5)从乐至附近不断产生强的回波单体发展并向东北方向移动在遂宁一带形成强回波带,形成类似”列车效应”是造成遂宁地区产生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并且强回波带中有维持了较长时间中气旋的存在意味着对流系统不会很快消弱.

特大暴雨天气 过程分析 高原低涡 西南低涡

师锐 何光碧 龙柯吉

四川省气象台,成都610072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2

国内会议

2015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北京

中文

171-177

2015-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