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基线体重指数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后血糖控制效果之间的关系
目的:研究不同BMI对二甲双胍疗效的影响,及二甲双胍对不同BMI患者体重的作用. 方法:选2010年7月年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自愿参加本研究.根据BMI指标分层,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体重组(BMI≥18.5kg/m2且BMI<24kg/m2),超重组(BMI≥24kg/m2且BMI<28kg/m2)和肥胖组(BMI≥28kg/m2).入组前采集主要指标有: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基线水平.受试者将服用16周的二甲双胍缓释片,按照BMI分组情况,比较各组第16周时HbA1c、空腹血糖、BMI与基线的变化. 结果:服用二甲双胍16周后,与基线相比,不同体重组HbA1c均有明显下降,正常体重组下降1.82%,超重组下降1.40%,肥胖组下降1.30%,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的BMI与HbA1c的下降幅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BMI与HbA1c的下降幅度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各组FPG与基线相比,也出现明显下降,整体和各组患者FPG与自身基线相比,均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基线相比,肥胖及超重组BMI下降有统计学差异,体重正常组BMI下降无统计学差异,各组之间BMI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组和超重组下降更加明显. 结论:二甲双胍在所有患者中均有较好的降低HbA1c的效果;而在不同体重组降糖效果则不同,低体重指数组的降低HbA1c效果优于高体重指数组;对肥胖及超重组患者有明显降低体重作用,对体重正常组患者体重的影响较小.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血糖控制 基线体重指数
邓勋 王勇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药学部,广州,510282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1-6
2015-06-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