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案预防乳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预防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2014年1月~9月接受TAC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68例,A组34例,在化疗结束后48h给予单次皮下注射PEG-rhG-CSF3mg;B组34例,在化疗结束后48h给予皮下注射rhG-CSF150ug,连用6天. 结果:PEG-rhG-CSF组患者化疗间歇期Ⅲ/Ⅳ度骨髓抑制较rhG-CSF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的不良事件均有骨关节肌肉疼痛、疲乏、恶性呕吐,PEG-rhG-CSF组化疗间歇期的感染/发热的发生率较rhG-CSF组低.两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的最低值均提高,但PEG-rhG-CSF组ANC均值变化呈双峰形态,血药浓度较rhG-CSF组平稳. 结论:PEG-rhG-CSF方案预防化疗后中骨髓抑制临床疗效较佳,并显示良好的耐受性,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乳腺癌 粒细胞减少症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临床疗效
余炜 谢瑞祥 范芳
福建省肿瘤医院 福州 350014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1-4
2015-06-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