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第三种科学”:地方性科学
古代科学传统(“第一种科学”)虽然可能暂时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是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最终也不能保护环境.近现代科学(“第二种科学”)的“建构”(包括实验室“事实建构”和数学抽象的“理论建构”)与“规训”(包括实验室认识过程中的“规训”和科学应用过程中的“规训”),是近现代科学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鉴于此,试图通过发展“第二种科学”来解决环境问题是行不通的.要解决科学应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就必须改变近现代科学“建构”和“规训”的性质,让科学“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大力发展直接“面向”自然,对自然自身展开研究的“地方性科学”(“第三种科学”).“地方性科学”“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改近现代科学“人类中心主义”的旨归,既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也能够保护环境,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科学.
环境科学 地方性科学 自然观 和谐理念
肖显静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510631
国内会议
西宁
中文
98-107
2018-06-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