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东营市湿地变迁及其驱动力分析

在RS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的支持下,结合野外实地踏勘,建立东营市湿地分类体系,利用多源遥感数据(LANDSAT MSSTM5影像和HJ-02B影像)对东营市1983年、1999年和2011年三个时期的湿地信息提取,定量分析东营建市28年来湿地的面积变化以及空间变迁规律,并揭示湿地变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本文构建的湿地分类体系是可行的,符合东营市的湿地分布状况;(2)从1983年到2011年,自然湿地面积逐年减少,共减少2591.56km2,其中,草本沼泽共减少1638.91km2;人工湿地的面积增加1349.31km2,其中,海水/淡水养殖增加840.49km2,盐田增加101.13km2;(3)在湿地变迁的空间分布上,河口水域和洪泛湿地的转移比例分别为95.33%和92.60%,这是1996年黄河尾闾改道以及黄河年径流量变化差异较大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4)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共同对东营市的湿地变迁产生影响.

湿地 分类体系 空间变迁 驱动力

廖玉佳 张锐 周志跃 马泽忠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 重庆 400020;重庆市土地利用与遥感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 400020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南京

中文

1-12

2015-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