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耕地保护机制探索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耕地保护的价值取向:从以往着力解决耕地地力、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协调土地供求矛盾,促进经济发展转向划定耕地的生产、生态和生活空间,明确开发利用空间和界线,强化耕地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耕地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生态补偿制度和有偿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保护的市场化机制.在传统的行政约束机制基础上,更多地运用激励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重在保障耕地保护主体的权益,逐步确立市场机制主导地位.从传统的着眼对耕地数量和规模的关注,调整为对耕地质量的生态功能的建设和管护.淡化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加大生态保育型基本农田在美化景观、固持水土、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的湿地、旅游等功能.发挥优质土地资源的生态、社会、经济的价值.

耕地保护 布局规划 价值取向 生态文明

袁华宝

上海市土地学会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南京

中文

1-6

2015-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