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异化的东方想象与虚妄的影像本体--从《红高粱》《白日焰火》获金熊奖看西方对当代中国两次形象建构

西方文化霸权下的东方中国形象的主观构建,已经成为一个深刻而顽固的现实存在。“真实的知识总伴随着想象的虚构,任何一方对对方的诊释,都包含着特定语境造成的偏差,他们一方面在掌握关于对方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在其中加入一些以利用为目的的主观想象性的解释。”。“第五代”“第六代”及“新生代”的中国电影突出西方化的叙事视角,学界已经从后殖民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文化诗学理论视角给予了各个角度的反思和批判。作为当代中国真实而本然电影的影像叙事,应当积极摆脱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固有的“前见”,因而从深层的哲学理路给予反思和批判认为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侧重点是立足于当下现实,做出真正的合理性理论视角与框架,实现当代中国形象展示和故事叙述的本体化与自在化。驱除了西方与东方之间的神秘性和主观性的“魅惑”认知,积极构建现实对撞的实践理性,“他者”主观立场的消亡,交往理性中实现主体自我立场下实现互为客观的认知。

电影对外交流 中国形象 故事叙述 主观想象性

焦仕刚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

北京

中文

248-280

2015-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