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帝国主义”论说中的国际电影节
电影作为一种政治社会化媒介,其成熟标志之一是运用超意识形态特征的语汇来进行意识形态的政治表达,而中国电影特别是涉及政治权威的电影尚未发展到这一阶段,还远未完成从直接意识形态宣教向间接意识形态感染的媒介形态转型。从“文化帝国主义”势头开始强劲铺展开来之际,跨越文明界限和制度藩篱,“国际电影节”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并且在文化的全球扩张中挑战不同文化的独立性。时代呼唤新的发展模式,及时捕捉社会转型需求,审时度势,锐意创新,勾画出一幅新时期下良治图景。国际电影节的成功无疑体现右识寸本民族内部成员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又引竺界政治文化发展潮流的向导力与推动力以及外部世界对该民族文化的赞赏和认可程度。中国建构大国形象绝不能抽离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更不能脱离积极运用新方式和新手段。对文化内在驱动力的认同逐步加深,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在国际电影节中的主旋律和主脉搏会是中国文化时代的崛起。这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机遇,也将是中国树立自身形象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一次契机。
国际电影节 文化帝国主义 意识形态
张瀚钰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系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81-289
2015-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