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的魅惑”--西方电影节与非洲电影的文化身份研究

西方电影节与非洲电影的藕合,不仅是非洲电影改善自身在非洲内部的生存处境的必需,同时也是西方电影节的发展使然。对于各大电影节而言,除了比拼开、闭幕式明星阵容,参展影片数量与质量是它们彼此较量的重要珐码,能不能邀请到年度最重要的作者和作品是衡量一个电影节级别的重要指标。对于非洲而言,电影节的意义不仅让非洲电影进入国际视野,成为“可见的”民族电影,更在于从扶持力度上给予非洲电影关照。在笔者走访的南非两大城市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的其他商业电影院内,排片表上也都是清一色的欧美电影,未见本土电影的身影。在既缺少国家资金支持,又缺少本土市场的双重压力下,为西方电影节拍片成为非洲导演们实现电影梦的不二选择,“目前欧洲电影节对非洲电影的贡献要比非洲政府多”。非洲国内支持不够的情况下,非洲导演需要借助电影节的展示获取投资,他们青睐西方电影节基本呈现为一种“参赛一获奖一获得投资”的循环。西方电影节上的非洲获奖配方不仅体现内容层面,还体现在制作流程上。
西方电影节 非洲电影 文化身份 获奖标准
张勇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08-323
2015-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