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学视域中的博物馆教育活动--以中国湿地博物馆为例
每一座博物馆都有独特的功能定位和相应的展览体系,而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是博物馆有效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1”.中国湿地博物馆是自然类湿地学专业博物馆,以其丰富的展览资源向社会公众传播湿地学知识.因此,在其中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是向公众传播湿地学知识的活动,是带有湿地学科学特征的活动.任何实践的进步,首先源于理念的提升。国际先进的博物馆教育理念认为,展览固然是博物馆教育的主要载体,但不是唯一手段;事实上,常设展览即便再优秀,观众也会有看厌的一天。因此,各博物馆不仅要做好展览,更要围绕和配合展览开展一系列延伸教育和拓展服务,以丰富观众的学习体验,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最大化。为了提升我国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水平,必须加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研究,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演进并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以更多关注今天和未来为特征的博物馆,特别是城市综合博物馆和环保、科技、自然史等学科的博物馆,可以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上,直面当下和具体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该类博物馆自身也应当做出表率,在博物馆建设和运行中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减少对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成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同时也是环境保护最佳做法的范例。
湿地博物馆 教育活动 学科特征 可持续发展
王莹莹
中国湿地博物馆
国内会议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致力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
中文
233-237
2015-09-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