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理想研究工具--光遗传学技术

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内在神经生物学机制目前仍不是特别清楚,单一的治疗手段疗效不显著,采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很容易引起药物依赖与痛觉耐受,甚至痛觉过敏.神经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有时还表现为痛觉减退的阴性表型,并伴热耐受不良,主要表现为低温耐受不良,综上所述,光遗传学技术在疼痛领域的合理应用,极有可能导致痛觉神经生物学的革命性变化,但也可能引发相关的医学伦理学问题,如:临床上不能过早地将光基因转入人体,以免痛不堪言的慢性疼痛患者再遇上各种光波频率应答性光基因不良刺激而导致更多的痛苦。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要牢记科技优势、传承进步的科学素养,理性地应用光遗传学技术探索疼痛未知领域。

神经病理性疼痛 光遗传学 周围神经损伤

鲁显福 张励才 曾因明

国内会议

第十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629-631

2015-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