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靶向自组装纳米粒的构建、理论模拟及活体成像应用
发展兼具近红外荧光和核磁共振成像功能的肿瘤靶向纳米粒,可以有效地兼顾MRI高空间分辨率以及近红外荧光成像灵敏、快速等优势,在肿瘤成像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然而,这些多功能纳米粒的制备过程往往繁琐复杂,因此需要寻求一种简便的方法构建这种纳米材料,并且进行理论模拟优化,以提高其肿瘤诊治的性能.本年度中,制备肿瘤靶向分子叶酸修饰带正电荷的壳聚糖自组装基元,再与带负电荷的吲哚菁绿(ICG)发生静电自组装,制备具有肿瘤识别作用的近红外荧光纳米粒。透射电镜表明粒径大约10nm,选区电子衍射和高分辨电镜显示纳米粒为多晶结构。利用数学模拟,建立了壳聚糖、ICG基元MARTINI粗粒化模型力场。利用MARTINI粗粒化模型计算自组装体系扩展到直径为10.12nm的颗粒,接近TEM所观察到的尺寸。
纳米粒 自组装工艺 肿瘤识别作用 尺寸特征
吴昊 王辉辉 宋小杰 谭明乾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中山路457号,大连116023
国内会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年度会议暨研讨会
厦门
中文
112-113
2015-0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