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郎庄五虎棍
六郎五虎棍相传诞生于康熙年间,由村民”阎发”创建,因康熙第七子淳度亲王允祐做了该会会首而受封为”允祐万善忠孝童子棍”.会众为避其讳用”永寿”代替”允祐”,故而旧称”万寿无疆、永寿万善忠孝童子棍”.其表演剧情在”赵匡胤斗董家五虎”的民间传说基础上,增加了马童和车夫两个角色,共10名武场演员以对打、群打的形式表现赵匡胤、柴王、郑子明等人斗败五虎、三侠结义、五虎从军等剧情.其武打节奏快速而有真实感,注重套路和团体配合.六郎庄五虎棍以其悠久的历史、显耀的皇会身份以及独特的套路技巧闻名京师,然而介绍其发展历史的著作多掺杂于《京都香会话春秋》、《妙峰山志》等记载香会及庙会的书目中,且多长于记述其历史传说而失于考据,或述其现状大略而未作详细说明.本文通过口述史调查与档案查询相印证的方式,着重于考察该会的发展历程,证实会中成员”刘广福、潘吉兴、苏彭寿”等七位”杆子头2”在光绪年间充任升平署”御教习”这一事实.进而通过对该会的实地跟踪采访,记述其发展现状、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最终分析其现存问题并给予保护建议.
五虎棍 套路技巧 团体配合 武打节奏
朱佳
北京联合大学,10010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64-177
201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