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乡志撰修的时机探讨--基于安徽寿县的调查
本文基于对安徽寿县地区的论证,分析了修撰乡(镇)志的时机已经成熟的种种表现,以期对乡(镇)志的撰写和普及工作作出一定补充.从乡志体裁上看,乡志的灵活性也为新方志体裁做出了必要的探讨,关于新方志的体裁及其科学性问题,一直都是方志学界探讨的一个重点,旧的方志作为一本资料书是很有价值的,但其科学性却值得商榷,比如有的乡志甚至为乡绅作传,这从指导思想上就出现问题了,科学性就更无从谈起了。乡志描述的单位不是太大,涉及的门类也有限,所谓船小好调头,对乡志撰写的体裁就有很多思路可以参考,地方志的份量必须拿捏好,不宜太大,也不宜过小;小乡镇就可以合修,寿县因为地理原因,又受到周边地市的影响,所辖各镇文化呈现出区域性的不平衡,加上前述人口分布的特点,乡镇财力不足等因素的限制,乡志的修订可以采用多个乡镇合修的方式,比如最南的三觉和茶庵两个镇,两个镇人口共计约8万人,经济条件与先进乡镇相比也不占优势,修一本两个乡镇的合志既避免了单个乡志的较为单薄的弱点,也可以为两个乡镇节省成本。再比如对专门志的撰写,寿县人习惯以瓦埠湖为界将全县分为瓦东瓦西,瓦东的大顺,小甸,瓦埠等镇的方言,饮食习惯和交通方式与瓦西诸有很多不同,这三个镇就可以突出这些地方特点,单修一部涵盖了方言,饮食习惯,交通方式的志书,其余的门类完全可以交给县志,按原习惯修订。
乡志撰写 体裁选择 合作机制 专门志
余浩然 周玿吉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天津河西300204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3-202
201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