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语境下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实践评述
21世纪初,”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开始浮现在公众面前,并成为各界日益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看似忽然火热的”非遗”热并非是”横空出世”,考察其来龙去脉,不仅和国外民俗学界的推动有关,和国内民俗学的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将以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为例,考察其在”非遗”酝酿和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承启作用.同时,反思在”集成”编纂和”非遗”保护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这将有助于从新的角度认识”三套集成”的历史意义,亦有助于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今后的发展.
民间文学 三套集成理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工作
廖元新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73-282
201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