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式乡土建筑的社会空间--以粤东北道韵楼为例
为更好地阐释古村落等传统乡土建筑类文化遗产的内涵,文章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聚合式乡土建筑——土楼,观察角度从建筑空间延伸至其承载的”社会空间”.试图借鉴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对文化遗产背后”人的生活实践”进行解释,进而对文化遗产形成更深刻理解.文章通过对广东东北部道韵楼居民的记忆与语言分析,认为道韵楼的社会空间主要体现为承载的生命力观念和折射的宗族运行机制.通过对土楼非物质文化因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了传统乡土建筑类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为将来保护理念与保护措施的完整性提供有力支持.
乡土建筑 文化遗产 生命力 宗族理念
张耀
中山大学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2-121
201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