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类”非遗”数字化构建的学理依据与技术反思--以徽州民居数字化建设为例
在徽州民居数字化建设进程中,既要对以古村落为主体的徽州民居建筑群落实体的图像再现,又要挖掘建筑背后的传统文化元素、历史内涵、民间工艺及审美特质等,即建造居住的风水观,徽州民居作为汉族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徽商文化尤其是徽商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徽州民居历史上居民和当下居民的日常生活,如婚丧嫁娶、节庆、待客礼仪,居住者的日常思想、习俗.保护”非遗”,本质是保护源远流长、生机盎然的民族文化及其审美特性,尤其是群体口耳相传的手工技艺、朴素思想观念、审美价值取向.
民居建筑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建设 地域特色
程波涛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75-283
201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