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特征与植物学研究前沿的融合--以济南植物园规划体系创新为例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植物园规划中注入了更多新理念、新技术,但同时伴随着文化趋同,地域特色正在消失.在全球化背景下,济南植物园规划引入基于分子生物学原理的被子植物APGⅢ分类系统,实现更为清晰的分类体系.增设鸟噬植物园、蜜源植物园、百草园等结合当地特色或者科研资源的专项园,展示对现代生态学理念的全新诠释.在规划体系上将全园纳入到一个”田”字形结构,实现流畅游览路线与丰富四季游园活动的组织.同时设计为充分体现地域文化,以最能反映泉城形象的三股泉水为意向,设计了标识性温室建筑,并引用苹果、梨、桃等山东盛产的落叶果树,展示了中国落叶乔木之乡的形象,实现了科学性、生态性、系统性、文化性的创新,为规划乡土文化与外来科技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案例.
植物园 园林规划 植物分类系统 地域文化
张德顺 刘哲 刘鸣 李科科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53-456
2015-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