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木构建筑延续性的探讨--花瑶崇木凼村为例

木构建筑是中国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筑木为巢”的营造遗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蔓延,许多传统建筑材料遭到摒弃.木结构逐渐被”规格化”、”山寨化”的”新”建筑取代.而偏远地区少数民族村落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交通相对闭塞,受城镇化影响较小,仍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木构建筑群.本文以地处雪峰山以东山前地带丘陵区的花瑶聚居地崇木凼村为例,探讨其在花瑶”崇木”文化的影响下,村落内传统木构建筑的延续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传统木构建筑延续和更新的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 传统木构建筑 延续性 更新设计 地域文化

张星照 柳肃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国内会议

2015建筑历史研究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

长沙

中文

338-343

2015-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