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模式”的转型升级
作为一条引领中国经济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改革与发展路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全面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中国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然而,同时应当看到的是,在中国经济保持三十余年高速增长的背后积累起来的因改革滞后形成的各种“体制病”与结构失衡引发的“经济社会综合征”—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速与改革进程脱节引致的制度转型障碍和强大的既得利益藩篱,日趋严峻的资源能源约束与生态环境危机,以贫富差距拉大为代表的各种结构性弊病,以及随着中国反腐风暴同时揭开的令人触目惊心的官员腐败现象—又是“中国模式”在引领中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中逐渐积累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提出要从政府供给主导型到社会需求诱致型:经济改革驱动机制的转变,从“循序渐进”到“平行推进”:改革方式与改革策略的转变,从单一性的总量经济向包容性的质量经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逆周期调控到结构性改革: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转变。
经济建设 政策调整 质量控制 新常态
刘洋 纪玉山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5届年会暨“中国经济新常态:特征与趋势”理论研讨会
长春
中文
117-121
2015-06-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