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区域协同创新理论初探

协同创新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和边界;协同创新的主体包括自我激励的人员、企业等不同组织;创新的客体是不同的创新要素;协同创新的目标在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创新能力内化为创新要素;实现协同创新的手段有市场营销、组织学习与创新互动、社会网络以及组织、市场和技术间的协同等。区域协同创新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不断的丰富、深化,离不开区域协同创新的持续实践;同时,自觉的区域协同创新实践也离不开在实践中对区域协同创新规律的发现和认知,以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是两个相互依存、交相辉映过程的统一。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实践是区域协同创新理论形成的沃土,存在着比任何创新都更为复杂的关系:既包括横向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跨隶属的多方面协同;也包括纵向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多层次协同;还包括消费者之间、企业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政府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双重、三重、多重的交叉协同。在这个复杂创新系统中,还要进一步实现整体创新的统筹、协调和整合。这片沃土为区域协同创新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实际资料和理论来源,同时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也更能彰显协同创新理论的魅力和价值。

经济建设 区域协同创新 合作机制 统筹规划

文魁 徐则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国内会议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5届年会暨“中国经济新常态:特征与趋势”理论研讨会

长春

中文

503-510

2015-06-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