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华语电影十三载--探2002-2014年高票房电影特征之变

”大片”一词舶来自英文”Blockbuster”,也被翻译为”重磅炸弹”.1994年,中国从美国引进了第一部进口分账大片:安德鲁·戴维斯导演,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自此之后,不论是对于从业人员抑或是普通影迷,”大片”的概念都不再陌生,尤其是在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成为了国内首部票房破亿元的华语电影,并获得当年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英雄》成功范本的模仿使得从对美国好莱坞”大片”的持续关注中转向了对高票房华语电影的激烈探讨.13年间,华语电影的发展十分迅速,从目前发展所呈现的现象中,可窥见它在一定程度上的复杂性.从现实角度来说,一部高票房华语电影的产生,受到了更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片”的票房成就也不再有绝对保障.这些现象的产生又使得”高票房”电影成为了大家的关注热点.本文将着眼于高票房华语电影,通过定量研究,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对这一时间段内其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突出特征和明显变化做一些归纳和总结,指出了其在电影类型、营销手段、档期安排等上的特征.

华语电影产业 高票房现象 档期安排 营销手段

刘畅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200070

国内会议

首届长三角影视传媒研究生学术论坛

上海

中文

75-85

2015-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